行业技术
家长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?父母怎么引导孩子的上进心
“孩子的成绩只是在中上游,本想着再给孩子报个班,开始人家还挺知足,在他身上全然看不到任何的上进心,真不知道将来怎么办呀?”同事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孩子。在很多家长看来,自己的孩子应该自信满满,拥有充足的上进心,可是孩子的表现却往往让很多家长失望。究竟孩子为什么上进心不足呢?
很多孩子从小被娇生惯养,在他们的世界里处处和谐美满,对于美好的明天缺乏向往,这类孩子往往上进心不足,因此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,严格要求自己,为了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。
一、孩子上进心不足,大多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
孩子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
很多父母格外宠溺孩子,不管孩子想要什么,都会尽力地满足,在这种状态下,孩子对于生活很满意,他们从未想过改变,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做出改变。家长希望孩子拥有上进心,就应该给予鼓励和引导,让孩子懂得还有很多的美好,鼓励孩子敢于造梦,能够朝着新的方向不断进发。
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过大
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较高,他们渴盼自己的孩子能够足够优秀,过高的期待已经超出了孩子的能力,导致孩子频频面临失败,内心往往会否定自我。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的期待越高,那么孩子便越有动力,殊不知,在面临多次失败之后,孩子的自信心往往会遭受打击,更不敢萌生新的期待,因为他们对自我已经缺乏正确的认识。
对于未来,没有目标
我们经常问孩子将来想要干什么,其实他们对于将来尚且缺乏明确的目标,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得过且过的状态,而家长想要让孩子萌生新的目标,必须开拓孩子的视野。让孩子懂得世界的精彩,不满足于现在的拥有,勇敢地朝着美好的明天,去努力。对于缺乏目标的孩子,家长应该进行正向的引导,让孩子懂得自己生活的局限性从而愿意主动奋斗。
二、孩子的上进心,在成长过程中,有哪些作用
拥有上进心的孩子更加主动
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做,那么他们的主动性必然会降低,可是当孩子心中有了梦想,他们往往会自愿地做某些事情,这类孩子的积极性更高。
很多家长必须不断地催促孩子,孩子才会去做某件事情,可是对于拥有上进心的孩子而言,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,即使家长没有批评,自己早就已经泣不成声了,这类孩子往往拥有超强的自觉性。即使父母对其放养,也仍然可以积极开展学习。
懂得合理规划生活
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,有些孩子遇到困难,总想要逃避,可是对于没有上进心的孩子而言,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朝哪里走,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,积极战胜困难。他们家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妥当,即使偶尔的突发事件发生,他们也能够轻松应对,这类孩子是众多孩子的榜样,可以带给身边的人力量。
拥有尝试的勇气
面对困难,很多孩子往往担心失败,他们不愿意主动的尝试,可是对于没有主动性的孩子而言,他们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,接受新的挑战,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。这类孩子往往拥有无畏的精神,或许他们的能力平平,但是因为拥有了挑战的勇气,已经比其他的人早一步接近成功。在不断地尝试困难的过程中,孩子的能力逐渐得到提升,变得坚强而勇敢。
三、孩子上进心不足,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指导
家长肯定会,发现孩子的闪光点
很多家长给予孩子的压力较大,他们认为这样能够让孩子奋勇前进,可是对于有些孩子而言,在面临多次失败之后,难免会失去信心,因此家长应该学会肯定孩子,发现孩子的长处。
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,如果家长一味盯着孩子的缺点,那么孩子便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,更不敢向生活发起新的挑战,只有不断的肯定孩子给予孩子鼓励,孩子才愿意相信自己具有强大的力量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家长为孩子寻找学习榜样
很多孩子习惯生活在舒适圈里,他们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危机,家长可以试着为孩子寻找一个学习的榜样,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萌生新的目标。家长鼓励孩子一步步向榜样看齐,或许差距依然存在,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必然会将差距逐渐缩小,家长给予孩子前进的希望,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。
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,制定学习计划
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,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,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。看似完美的计划,如果没有了孩子的参与,这往往失去了灵魂,制定学习计划应该以孩子为主。
家长征求孩子的意见,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断完善学习计划,从而让孩子自发自愿,按照计划行事,家长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,给予孩子一定的奖惩措施,鼓励孩子努力实现既定的计划。计划需要逐渐完善,而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,家长应该给予耐心,静等花开。
面对上进心不足的孩子,很多家长往往担忧孩子的未来,其实孩子在不同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,家长应该给予期望,鼓励孩子奋发向前,给予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。当孩子满足于现状时,家长可以为孩子寻找一个榜样,制定新的计划,让孩子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发。
今日话题:在你的身边,有没有习惯性安于现状,上进心不足的孩子呢?他们的父母平时是怎么做的呢?你对于文中的观点有其他的看法吗?大家在下方给我留言
家长如何辅导作文?如何辅导孩子作文方法
#孩童教育#
作为家长,如何辅导子女作文?“作文难”的原因是什么?
众所周知,较长时期以来,“作文难”已成了相当一部分中、小学生的共同问题。有的学生甚至说,提起作文就头痛一些学生,特别是一些初中生和小学生,往往把这“头痛”的任务转交给家长,要家长“帮忙”。
于是,不少家长为了完成这“头痛”的任务而忙碌,更有一些家长由于无能为力而焦虑。这个问题的出现,的确值得令人深思。
作为家长,又怎么能不为此而“忙碌”或焦虑呢?于是,如何辅导子女作文便成了众多家长热心探讨的问题。
那么,如何辅导子女作文?我们认为首先的一条是必须帮助子女克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。我们曾经同部分一提起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交谈。
谈话内容大致如下:“你们为什么怕作文?”“不会作。”“不会作是什么意思,是不是可以说具体一点?”“没有东西写。”“开不起头。”“老师总说我的作文‘不通顺’、中心不明确,要不就是‘文不对题’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练习作文吗?”“要考试,作文也要考的。”
以上这部分学生的话,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作文上存在的困难,这些困难长期不解决,便逐渐形成了“作文难”的心理障碍。由于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,以致“提起作文就头痛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怎么可能自觉地、认真地去思考怎样作文,怎么可能对作文产生兴趣呢?
那么,为什么不是所有中、小学生都感到作文难而只是部分中、小学生感到作文难呢?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。
部分中、小学生感到作文难,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,既有共同性的因素也有个别性的因素。在这里,我们只能就作文本身的特性,分析具有共同性的一般原因。
(一)、作文是字、词、句、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的练习。字、词、句、篇等相应程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,作文时即使有内容可写,却不会用适当的词、句来表达,或者错字连篇,或者有头无尾。“茶壶装饺子,倒不出来。”这样,作文当然就会成为难事了。
(二)、作文要有材料可写。作文之前,要有必要的材料储备,所谓材料储备,就是知识的积累,生活经验的积累。
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课内课外的阅读,生活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,一位作文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同学说:"我因为受爸爸妈妈的影响,从小就喜欢语文,特别爱看书。升入中学以后,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,更加注意观察和阅读,积累了许多作文材料,对作文一点也不觉得困难。”
然而,有的中、小学生既不认真阅读,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,也不注意观察和分析;既没有从观察生活中积累作文的材料,也没有通过认真阅读吸取作文的营养。腹内空空,如何写得出文章来,作文怎么会不难呢?
作文既有模仿的成分,也有创造的成分。一般地说,小学生作文的模仿成分多于初中生,初中生作文的模仿成分多于高中生,但所谓模仿,并不是照抄照搬,而是要通过认真的阅读、观察,仔细的分析、思考,学习范文用词造句、布局谋篇、表情达意的方法,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感。
通过勤学苦练,逐步从不熟练到熟练。然而,有的学生,平时既不认真阅读范文,作文时又不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,注意模仿范文,随便写上几句,只图应付了事。随着年级的上升,应付越来越难,作文自然就成为难事了。
总之,从以上种种情况,可以看出造成中、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不尽相同,但其结果,都会形成“作文难”的心理障。